儿童替牙期的常见问题
发布时间:2023-08-23 08:41:03 文章来源:九江市口腔医院,九江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阅读次数:61儿童替牙期是牙齿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,通常情况下,孩子从6岁前后,恒牙开始萌出,乳牙依次替换,到12岁左右,乳牙替换完毕。这一阶段,儿童的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,生长发育活跃,牙颌形态特征多变。在替牙期,家长们经常会有一些疑问,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解答。
Q1:“孩子新换的大门牙发黄,是咋回事?”
其实,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家长们不用担心。正常牙冠表面是半透明的牙釉质,内部包裹着淡黄色的牙本质。牙釉质矿化程度越高,其透光性越好,显得越透明,牙本质的颜色透过釉质就会显示出淡黄色。新换的恒牙矿化程度较乳牙高,半透性高,色度略偏黄色。而乳牙由于矿化程度较低,相比恒牙半透性较低,色度偏乳白色。此外,在乳白色的乳牙衬托下显得新换恒牙更偏黄。
Q2:“为什么孩子的乳牙都掉了很久了,恒牙还是没有长出来?”
正常情况下,乳牙脱落3个月以内,恒牙就会萌出。导致恒牙迟萌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见的是乳牙过早丧失,恒牙牙胚失去了乳牙根的生理刺激;另一方面,乳牙早失后儿童用牙龈咀嚼,使牙龈变得坚韧肥厚,影响恒牙萌出。此外,多生牙的出现也有可能导致恒牙萌出受阻。遇到孩子恒牙迟迟不能萌出时,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,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。临床上有若干原因可能导致恒牙迟萌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。
Q3:“孩子什么时候换牙是正常的?我家孩子7岁还没开始换牙需要看医生吗?”
人一生中要长两次牙齿,即乳牙和恒牙。儿童换牙开始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。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,但也有早在4岁多,如果儿童已经过了7岁还没有一颗牙齿脱落,应带儿童去口腔医院检查。换牙过晚,则可能是孩子的身体内部出了问题,比如恒牙先天缺失,导致乳牙脱落的时间太晚。但由于孩子个体差异很大,所以必须经过医生临床观察后才能确定。
Q4:“为什么孩子的乳牙还没掉,恒牙就长出来了?”
在齿科医学中,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乳牙滞留,俗称“双排牙”, 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:家长们给小朋友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,吃的大多是柔软的、细腻的、小块的、碎的食物,从而牙齿缺乏了生理上的多个方向力量的刺激,进而导致乳牙难以脱落甚至不脱落。这时恒牙由于滞留乳牙的阻碍,只能沿着阻力小的滞留乳牙内侧或者外侧破龈而出,从而形成“双排牙”。出现“双排牙”后,可以先观察一下,如果恒牙只萌出一点点,而且前排乳牙还没有松动时,建议多让孩子吃硬的食物,增加牙齿生理性的刺激,以促进乳牙的自行脱落。如果恒牙已经萌出,乳牙还未正常脱落,应当及时就医拔除未脱落的乳牙,如果不及时拔掉长期滞留的乳牙可能会影响牙齿正常排列。
Q5:“孩子新长出来的牙齿为什么是锯齿状呀,是因为缺钙吗?”
日常工作中,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也很高。锯齿状的牙齿并不是由缺钙引起的,发育正常的上下门牙、侧切牙在它刚刚萌出的时候切端都呈锯齿状凹凸不平,这种锯齿我们把它称为牙齿的发育结节——切嵴结节,它属于牙齿正常的解剖形态。一般锯齿状的新牙萌出后,大约2年左右会在咬合咀嚼的过程中自然磨平,不需要做什么特殊处理。在换牙期间因为锯齿牙而盲目补钙也是没有必要的。
Q6:“长得好好的牙齿,换牙后牙缝怎么这么宽啊?”
孩子新长出的两颗门牙之间有空隙,有的两颗门牙还可能呈八字形,如果是这种情况,家长们不必担心,门牙刚刚萌出时有时会呈现八字形,这是一种正常的过渡状态,当门牙两边的牙齿萌出后,中间的间隙会慢慢自行消失,偏斜的牙齿也会调整而排齐。如果是由于唇系带过长,进入中切牙间,从而导致门牙间隙的产生,则该间隙不会自行关闭,这种情况就要就医治疗,通过外科手术将系带切短。如果是因为在门牙中间长出了多余的牙齿造成门牙有缝,则应到医院拍x线片检查确诊后,拔除多余的牙,使间隙关闭。
随着小朋友的生长发育,牙齿会有很多种变化,有些是正常生理性的,有些则是病理性的问题,而家长无法一一清楚判断。所以每3个月到半年带孩子拜访一次牙医十分必要,也许一次定期的检查,就能将一些牙齿问题防患于未然。